又名 :红斑狼疮
科室:风湿免疫科
1.遗传因素
患者亲属患病率明显增高,其中同卵双生子患病率为24%~65%,而异卵双生子患病率只有2%~9%,提示红斑狼疮发病与遗传基因有关。
2.紫外线
可能是紫外线使皮肤部分细胞凋亡,引起抗原暴露有关。
3.药物因素
如异烟肼、米诺环素、奎尼丁等,可作为外来抗原激活人体免疫系统,进而产生抗体引起组织损伤。
4.感染因素
如巨细胞病毒、丙肝病毒、EB病毒等病原微生物,为常见的外来抗原,可导致机体免疫系统产生自身抗体。
5.雌激素
服用雌激素后可使病情加重,提示雌激素与红斑狼疮发病有一定关系。
可通过对血常规、肝肾功能、血沉、C-反应蛋白等进行检查,明确诊断;对抗核抗体、ENA抗体等自身抗体进行检查,可对红斑狼疮与其他疾病做出鉴别诊断;通过做腹部B超等检查对患者病情进行判断。
常用的方法主要是药物治疗,如对于急性发作患者,可给予大剂量免疫球蛋白冲击治疗,同时使用糖皮质激素;病情稳定后,可服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和羟氯喹进行治疗。另外,还需积极治疗合并症,同时患者还应避免日晒或紫外线照射,适当锻炼等。
红斑狼疮的临床表现包括斑状红斑狼疮,主要侵犯皮肤,是红斑狼疮中最轻的类型。蝴蝶斑,嘴唇溃破和茧唇,严重的话还会引起内脏的变化,包括神经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出现损伤。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患者可有颊部红斑、盘状红斑;光过敏,即在太阳直晒的情况下可出现面部红、肿胀、发热;口腔溃疡、关节红肿热痛;胸膜炎,比如胸水、腹水;血液系统受累,比如白细胞下降、血小板下降、血红蛋白下降;肾脏受累,出现尿蛋白、尿潜血、肾功能异常、肌酐升高;还可出现神经系统改变,如头痛、恶心、癫痫等。在化验的时候,可发现有抗核抗体阳性、抗Sm抗体阳性、双链DNA抗体阳性、核小体抗体阳性等。所以在以上条件当中具备4条,其中必须包含有抗核抗体阳性和免疫抗体阳性的时候,可以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
因为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它是病人基因缺陷以及部分环境因素诱发的,所以该疾病不是传染性疾病,不存在如何预防的说法。如果有家庭背景,例如母亲患有该疾病,目前并没有很好的方法去指导子女如何去预防,只能尽可能避免日晒等一些环境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