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乙型肝炎

又名 :新生儿乙型肝炎

科室:儿科常见病

  新生儿感染HBV主要有母婴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引起。

  1.母婴传播:母婴垂直传播具体有:

  (1)经胎盘传播:母亲在妊娠时感染HBV,或者是慢性HBV携带者,均可将病毒传给胎儿。

  (2)经产道感染:新生儿娩出时吞入带有HBV的阴道液而被感染。

  (3)由母乳感染:新生儿以HBsAg阳性的母亲乳汁喂养,而被感染。

  (4)生后密切接触:由于接触了感染母亲的唾液,初乳,汗液,血性分泌物,而被感染。

  小儿受染的机会与母体在分娩时的病毒传染力关系密切,如孕母在乙肝的急性期分娩,其胎儿及产后2个月内的婴儿60%~70%受染,母为HBsAg阳性伴有或无症状的HBV携带者,其母婴传播的发生率,在欧洲及北美发生率均很低,而亚洲却高达40%~50%,母为携带者而e抗原(HBe)阳性则80%~85%婴儿受染。

  2.水平传播:主要是注射和输注血液制品和生活密切接触传播,此外,新生儿出生后,也可由周围的病人,带菌者,及病毒污染物的接触与食入而感染,受染的婴儿是否成为乙肝病毒携带者,Rosendaht认为,这取决于婴儿种族而不同,可能是不同种族免疫力有差异。

  1.肝功能检查:新生儿肝炎时肝功能可能表现正常或仅有轻度异常,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于黄疸前期早期开始升高,高峰在血清胆红素高峰之前,一直持续至黄疸消退后数周,血清胆红素在黄疸前期末开始升高,凡登白试验多为双相阳性,黄疸前期末尿胆原及尿胆红素开始呈现阳性反应,是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

  2.乙肝血清标记物检测:HBsAg可为阳性。

  B超检查有肝脾肿大,以肝大为主,多为中等度大。

  乙型肝炎对症,主要是注意补充足够维生素,注意加强营养。其次,可以试用干扰素和转移因子。针对新生儿乙型肝炎,整个国际上也没有很好对因治疗。一些抗病毒药物,目前也没有临床证实新生儿使用很有效。所以它没有特效治疗,主要还是对症和护肝治疗。


  重要的是可无临床症状而仅HBsAg阳性者,也能发生严重的慢性肝脏疾病。

  1.病史及临床表现:在乙肝的高发地区,孕母为HBsAg和(或)HBeAg阳性者的婴儿和(或)出生后有食欲欠佳,发热,黄疸,肝大等表现时应考虑到此症。

  2.实验室检查和辅助诊断:是最重要的依据,除血清酶及胆红素增高外,应进行抗原及抗体的测定,目前以酶联免疫法最为敏感、常用,还有更为敏感定量乙肝两对半检查,以检测HBsAg最为有用。

 

  预防乙肝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被动免疫:对乙型肝炎(急性期或恢复期)孕母所生小儿,于出生后24小时内、3月、6月各注射一次乙型肝炎人类免疫血清球蛋白(HBIG),剂量为0.5~1ml,70%~80%可获保护。

  2、主动免疫:对表面抗原或/和e抗原阳性的产母所生的小儿,于生后24小时内(或7天内)、1月、6月各接种一次乙肝疫苗,血浆疫苗每次20~30μg,基因疫苗5μg。孕妇能接种乙肝疫苗吗?应怎样接种?

  3、联合注射:HBIG干扰疫苗的自动免疫反应不明显,仅用疫苗注射时其保护率为80%~95%,但部分婴儿,尤其e抗原阳性母亲所生的婴儿,至少30%会成为表面抗原携带者。因而目前趋向于应用乙型肝炎疫苗与HBIG联合注射的方法,以提高婴儿保护率(达8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