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中医馆将成分级诊疗“急先锋”

来源:南方日报

“三级大医院‘一号难求’,基层医院门可罗雀”,这样的状况在医改后的第八年仍然没能得到大的改观。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分级诊疗”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不少业内专家将其赋予打破医改僵局的重望。

 “分级诊疗”如何能将患者留在基层?来自固生堂中医连锁集团的一组数据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参考:去年,包括广州在内的固生堂全国各医馆门诊总量达到近100万人次,在全国中医院门诊量排行中位列前十。更为突出的是,固生堂去年复诊率达到了75%,公立中医院平均复诊率约45%。

中医诊疗、服务模式适合推广到基层

上周,全国中医医政工作会议上,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指出,中医药简便验廉特色在基层卫生服务中的优势,充分说明了加强基层中医药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今后的工作要以国医堂、国医馆建设为着力点,不断强化基层中医药服务条件、特色优势和人才队伍建设。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相关统计显示,有90.9%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4.7%的社区卫生服务站、81.9%的乡镇卫生院和62.4%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54.39%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43.95%的乡镇卫生院设置了中医药综合服务区。其中,药占比、次均费用、抗生素使用率和输液人次、医疗事故和纠纷发生率、医保基金支付均下降或稳中有降。

对于中医在分级诊疗中的作用,北京中医院院长刘清泉就表示,在众多的基层诊所、社区医院及乡村卫生院,由于客观条件所限,大多不会配备完善的诊疗设备,中医的诊疗模式和服务模式,刚好能够在此环境下发挥出自己的优势。通过中医中的望闻问切四诊,及施以中药饮片、推拿、针灸等,能够治疗很多常见病和多发病。

“中医可以成为分级诊疗的急先锋”,中华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固生堂董事长兼总裁涂志亮接受南方日报记者专访时同样谈到,中医诊疗的服务特色是不依赖大型仪器设备、大型团队,甚至可以不依赖某个医院品牌,加之在广东这样有深厚中医药群众基础的地区,尤其适合将中医药推广到基层,在分级诊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分级诊疗顺利实施,关键在优质医生资源

“分级诊疗”并不是新鲜事物,在国外多个国家已发展多年,我们国内也一直在推行,为何还会出现“女孩怒斥号贩子”视频引起全民关注的事件?业内专家不约而同聚焦在一个问题:优质医生资源。广东省卫计委巡视员廖新波曾撰文直指痛点:实施分级诊疗,究竟缺的是什么?关键一点缺的就是吸引医生下基层的机制。

“要把那些有名的中医专家请到家门口来,才能真正解决患者都挤到大医院看病的现状。”从固生堂医馆的一些成功经验来看,涂志亮说,要想真正解决挂号难的问题,实现分级诊疗的关键是名医资源。

目前固生堂与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山市中医院等多家中医院、大学及名中医建立了合作关系。“我们请了一些名中医,病人在三甲医院挂不上他们的专家号,在固生堂可以挂到,来看诊的病人自然就多了。”固生堂拥有700多人的专家团队,国家级专科主任委员32名、省级主任委员70名、主任医师300多名。

单靠医生“外援”并不够,基层医疗机构还需要建立自己的造血系统,生产出自己的优质医生。目前基层医疗机构的状态是医疗人才储备不足,但同时也存在医疗人才严重浪费的问题。现在医生培养最大缺口不在大医院,而在基层。

近期,广东省中医院就与荔湾区华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成“医联体”合作,让专家资源将下沉基层社区,并实现互联网诊断。有省名中医“远程把脉”,患者“在家门口都可以看名医了”。“这一点,我们也在探索尝试中”,涂志亮谈到,公立医院可以通过输出技术、管理(包括慢病管理服务包)以及帮扶、带教的临床管理模式,带动基层中医机构科研临床水平的提高。而基层中医机构可将所获收益部分返还给合作医院。固生堂在与中山市中医院合作中,除了按专家出诊费一定比例返还医院,还承诺依托国际投资方,为该医院的医生赴国际名院进修深造提供安排和费用。

相关推荐

关于进一步加强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推动中西医协同发展的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健康委、中医药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军队各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和《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加强综合医院(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下同)中医药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详情]
发展中医药是历史的选择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复兴的集中体现,是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中国”的高度概括。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瑰宝对于我国医药、经济、科技、文化、生态文明等领域所具有的战略价值,对于推动健康中国建设,实现中国梦的战略意义。人的健康是一切的基础。中国梦,首先是人的生存梦、健康梦。有了健康才有梦的追求。中医药保障国人实现健康梦,中医药可助国人实现中国梦。 [详情]
第三届中国中医药民族医药信息大会召开
推动“十三五”时期中医药信息化实现跨越式发展 [详情]
中医药信息化发展“十三五”规划
 中医药信息化是实现中医药振兴发展的重要引擎和技术支撑,也是体现中医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全面提升中医药信息化水平,以信息化驱动中医药现代化,是适应国家信息化发展新形势的重要举措,是推进中医药振兴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人人基本享有中医药服务的必然选择。根据《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国发〔2016〕15号)、《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47号)和《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国中医药规财发〔2016〕25号),制定本规划。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