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信息化发展“十三五”规划

来源: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

 一、规划背景

  “十二五”期间,在多方协同推进下,坚持应用驱动,强化顶层设计,中医药信息化建设与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通过启动实施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诊疗区(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建设项目,初步建成国家和省级中医药数据中心,基本构建形成了国家、省两级中医药信息网络平台。中医药业务信息系统不断丰富,建立和完善了全国中医医院医疗质量监测网络、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建设监测直报系统、国家中医药项目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平台、国家中医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全国中药资源普查信息管理系统以及中药资源动态监测信息与技术服务系统。中医药政务信息化得到加强,政务管理和公开信息化水平明显提升。中医医疗信息化加快发展,组织实施了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中医医院信息化能力建设项目,开发应用了名老中医传承、中医古籍文献、中医辅助诊疗、中医慢病管理等一批中医药特色业务系统,55的中医医院建立了中医电子病历系统,70的中医医院建立了门(急)诊挂号系统,75的中医医院建立了住院管理系统,“云中医”、“网络中医院”、“智慧中药房”等中医药信息新业态逐步兴起并得到推广。中医药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中医药数字图书馆和数字博物馆不断增加,中医药知识传承与传播更加方便快捷。中医药信息化支撑条件明显改善,19所中医药高等院校设立了中医药信息学专业,中医药综合统计制度试点建设顺利完成,国家中医药信息标准研究与制定项目全面启动实施,初步构建与卫生信息标准相融合的中医药信息标准体系,中医药信息化步入加快发展的轨道。

  当前中医药信息化还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由于起步较晚,长期投入不足,中医药信息化基础设施总体薄弱,区域之间、中医药各个领域之间发展不平衡,与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医药全面协调发展的目标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全行业以信息化驱动中医药现代化意识有待增强,中医药信息化统筹推进、建设和管理的力度不足。中医药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水平有待提升,条块分割、信息孤岛现象依然比较严重。一些重点业务领域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不高,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不够,信息惠民成效还不明显。中医药大数据建设和“互联网+”发展相对缓慢,中医药网络和信息安全亟待加强。中医药信息化专业人才匮乏,支撑中医药信息化发展的政策机制需要加快完善。

  “十三五”时期是中医药信息化实现“融入、整合、跨越”的关键时期。中医药信息化既要解决面临的突出问题,又要积极应对信息化发展的新情况、新技术、新要求。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等新技术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对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和服务惠民的革命性影响日趋明显。随着我国实施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坚持走中国特色信息化发展道路,以信息化驱动现代化,建设网络强国,为中医药信息化全面发展指明了方向并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党中央、国务院越来越重视和支持中医药发展,对推进中医药信息化建设、提高中医药信息化水平提出了明确要求,中医药信息化发展迎来了难得的机遇。随着国家大力推进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以及中医药信息网络平台建立并不断完善,为实现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打下坚实基础,中医药大数据建设开发和“互联网+”发展前景广阔,中医药信息化在健康医疗和健康中国建设中将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发展安全两件大事,以满足人民群众中医药健康需求为出发点,以推进中医药继承创新为主题,以信息化驱动中医药现代化为主线,着力改善中医药信息化基础设施条件,着力提高中医药信息化应用水平,着力优化中医药信息化发展环境,不断提升中医药治理能力和水平,提高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获得感,为建设健康中国服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服务。

  (二)基本原则。

  统筹规划,创新驱动。统筹中央和地方,统筹发挥市场和政府作用,坚持中医药原创思维,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大数据方法,推动中医药理论与实践不断发展。

  融合共享,便民惠民。坚持以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为目标,整合完善中医药信息平台和信息系统,融入国家人口健康信息平台,紧紧围绕人民健康服务需求,创新大数据应用,不断扩展中医药服务领域,提供更加丰富、方便快捷的中医药健康信息服务。

  规范有序,安全可控。加强标准和安全体系建设,强化安全管理责任,妥善处理应用发展与保障安全的关系,有效保护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中医药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基本建成统一高效、互联互通、惠民便民的中医药信息业务平台,创新健康大数据应用,发展“互联网+中医药”,适应深化医改和中医药健康服务快速发展的需求,为实现“人人基本享有中医药服务”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撑和技术保障。

  ——中医药信息化基础设施条件显著增强。以国家、省级中医药数据中心建设为核心,建成中医药信息业务平台,与各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实现互联互通中医医疗机构信息化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提升。

  ——人民群众对中医药信息获得感明显提升。统筹中医药政务业务信息化建设,完善覆盖全人口、全生命周期的中医药信息业务平台,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中医药信息服务有效供给逐步增多优化,均衡化程度明显增强。

  ——中医药信息化相关产业快速发展。中医药信息化新业态蓬勃发展,“互联网+”中医医疗等新型医疗服务模式更加丰富,创新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推进数据采集、体质辨识、疾病诊断、养生保健、康复疗养、科普文化等健康服务产业蓬勃发展。

  ——中医药信息化支撑体系优化完善。中医药信息化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水平不断提高;中医药信息标准体系不断完善,并在相关领域得到推广应用;中医药安全防护能力不断加强。

  三、主要任务

  (一)加强中医药信息平台建设

  建设中医药信息平台。联合国家卫生计生委全面实施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构建中医药信息平台,支持跨地区、跨部门、跨领域的信息资源共享与交换,做到与人口健康信息平台纵向贯通、横向互通,实现中医药与卫生计生业务协同、信息互联互通,实现中医药数据中心之间、中医药数据中心与中医药机构之间、中医药机构之间的互联互通,推进中医药信息高效、快捷和安全传输。

  建设中医药数据中心。以中医药业务需求为导向,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绿色节能等技术,合理规划,整合利用现有资源,加快各级中医药数据中心建设。依托中国中医科学院建设国家中医药数据中心(国家人口健康数据中心中医药分中心),依托省级中医药机构建设省级中医药数据中心,在部分条件较好的地市试点建设地市级中医药数据中心。

专栏1 中医药数据中心建设项目
国家中医药数据中心建设依托中国中医科学院建设国家中医药数据中心(国家人口健康数据中心中医药分中心),构建中医药数据处理分析平台,建成覆盖全国的中医药数据云平台与共享网络。省级中医药数据中心建设各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依托省级中医医院、中医药院校或科研院所,建设省级中医药数据中心,强化基础设施和信息安全体系建设,与国家中医药数据中心、省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互联互通。绿色中医药数据中心建设试点制定绿色中医药数据中心建设指南,开展绿色中医药数据中心建设试点,推动节能环保技术产品在已建中医药数据中心的替代应用。

相关推荐

关于进一步加强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推动中西医协同发展的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健康委、中医药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军队各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和《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加强综合医院(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下同)中医药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详情]
发展中医药是历史的选择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复兴的集中体现,是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中国”的高度概括。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瑰宝对于我国医药、经济、科技、文化、生态文明等领域所具有的战略价值,对于推动健康中国建设,实现中国梦的战略意义。人的健康是一切的基础。中国梦,首先是人的生存梦、健康梦。有了健康才有梦的追求。中医药保障国人实现健康梦,中医药可助国人实现中国梦。 [详情]
第三届中国中医药民族医药信息大会召开
推动“十三五”时期中医药信息化实现跨越式发展 [详情]
中医药信息化发展“十三五”规划
 中医药信息化是实现中医药振兴发展的重要引擎和技术支撑,也是体现中医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全面提升中医药信息化水平,以信息化驱动中医药现代化,是适应国家信息化发展新形势的重要举措,是推进中医药振兴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人人基本享有中医药服务的必然选择。根据《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国发〔2016〕15号)、《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47号)和《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国中医药规财发〔2016〕25号),制定本规划。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