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创新要与时俱进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党代会《报告》指出,要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昨日,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刘清泉做客北京青年报直播间,畅谈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最新动向。

说到中医药传承,刘清泉介绍,作为北京市第一家市属中医医院,60多年来,北京中医医院拥有一大批经验丰富的老中医,院内形成了“传帮带”的好传统,通过中青年群体的首席专家带队伍,对老一辈的中医技术进行传承。同时,又充分培养年轻人,通过“杏林优才”计划,鼓励年轻人开展中医创新性研究。

“中医药创新也要与时俱进,要给中医插上现代科技的翅膀。”刘清泉表示,目前,院内正在开展多项创新性研究并推动成果转化。比如,传统的膏贴颜色比较黑,贴上之后会影响局部皮肤,目前院内相关专家正在通过使用一些现代新技术,改良传统膏贴,做到粘而不黑,同时保持药物疗效,又方便患者使用、携带。

对于中西医融合,刘清泉认为,这对中医学科的发展十分重要,而且未来可能形成一门新的医学。“对于事物全貌的系统性认识,中医可能比西医强,而在细节处理上,西医可能又强于中医。当两者融合后,一定会形成一个高于传统中医、又高于经典西医的一门学科,中医和西医今后一定会走向融合。”

刘清泉还认为,中医学不但要与现代医学结合,也要与其他学科有机融合,比如物理、化学、材料学等等。中医是古老的,但也要善于吸纳现代科技,博采众长,不断精进自己。

近年来,许多老百姓发现,家门口的中医服务越来越多,获得感也越来越强。北京中医医院也在持续通过“授人以渔”的方式,将精湛的医疗技术送到基层、送至老百姓身边。刘清泉透露,目前,北京中医医院托管了平谷区、延庆区、顺义区、怀柔区这4个区的区属医院,帮助提升其中医诊疗服务水平,同时让北京中医医院的技术、学术能力通过这些区属医院惠及更多老百姓。“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探索出了市、区、镇、村四位一体的模式,让老百姓不出村镇,就能在当地让北京中医医院的医生和托管医院的医生帮其解决问题,对于一些病情严重的、情况复杂的病人,甚至可以直接转诊到北京中医医院。”

此外,北京中医医院的医疗服务也在持续向外辐射,包括津冀地区,甚至是云南、贵州等地,都有北京中医医院的专家在送技术。不同于直接派专家到基层给人看病,而是趟出了一条别样的路径,“我们在帮助一些基层地方培训村医,注重培训他们的专科能力,比如有的村医专攻儿科,有的专攻妇科,有的专攻消化,这样就能在区域内自动形成分诊体系,尽可能覆盖老百姓各类就医需求。这也是国家医改中提出的强基层、建机制的思路。”刘清泉说。

相关推荐

关于进一步加强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推动中西医协同发展的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健康委、中医药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军队各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和《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加强综合医院(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下同)中医药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详情]
发展中医药是历史的选择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复兴的集中体现,是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中国”的高度概括。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瑰宝对于我国医药、经济、科技、文化、生态文明等领域所具有的战略价值,对于推动健康中国建设,实现中国梦的战略意义。人的健康是一切的基础。中国梦,首先是人的生存梦、健康梦。有了健康才有梦的追求。中医药保障国人实现健康梦,中医药可助国人实现中国梦。 [详情]
第三届中国中医药民族医药信息大会召开
推动“十三五”时期中医药信息化实现跨越式发展 [详情]
中医药信息化发展“十三五”规划
 中医药信息化是实现中医药振兴发展的重要引擎和技术支撑,也是体现中医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全面提升中医药信息化水平,以信息化驱动中医药现代化,是适应国家信息化发展新形势的重要举措,是推进中医药振兴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人人基本享有中医药服务的必然选择。根据《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国发〔2016〕15号)、《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47号)和《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国中医药规财发〔2016〕25号),制定本规划。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