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重在传承创新发展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前不久,全国中医药大会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扎实推动意见落地见效,要走符合中医药特点的发展路子。

  传承是中医药的命脉所在。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中医医史文献、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药文化等都是中医药应该传承的精华内容。中医的底蕴是文化,中医的思维是哲学,中医的临床是技术,我们不仅要把思想理论传承好,而且要把技术方法传承好。与此同时,在中医药发展过程中,要把大医精诚、医者仁心的中医精神发扬光大,才能让岐黄基因薪火相传,让这一国之瑰宝为建设健康中国、增进人民健康福祉作出新的贡献。

  创新是中医药的活力所在。自古以来,中医药学术流派众多,名医大家辈出,看病治病方法多样,创新是中医药生生不息的关键。对疑难杂症,中医药往往守正出奇,这主要在于中医药因时、因地、因人不断变化创新。守住“中医药发展规律”这个“正”,才能在中医思维指导下进行创新。只有在“创”上下功夫,解决好“新”这个关键,在新形势下创理论之新、技术之新、方法之新、方药之新,才能真正做到“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让这一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精华重新焕发新的光彩。

  发展是中医药的希望所在。中医药只有发展,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实现其宝贵价值。中医药的发展在于人,在于中医,更在于中医的自信。我们应该坚定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保持战略定力,发挥特色优势,立足疗效求革新,围绕需求谋发展,主动对标对表全国中医药大会部署的各项任务,把增进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治疗、康复中的独特优势发挥好,力争在重大疾病防治、重大新药创制、重大技术攻关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不断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与水平。一方面要注重吸收现代科学技术,努力实现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另一方面要推动中西医结合,促进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让中医药为人类健康奉献更多宝贵礼物。

  通过审证求机论治、明辨标本缓急、把握动态变化、顺应异法方宜、据证因势利导、调节整体平衡、强化固本培元、推动祛邪扶正等中医思维和方法,把中医药的宝贵财富传承好、创新好、发展好,一定能为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相关推荐

关于进一步加强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推动中西医协同发展的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健康委、中医药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军队各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和《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加强综合医院(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下同)中医药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详情]
发展中医药是历史的选择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复兴的集中体现,是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中国”的高度概括。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瑰宝对于我国医药、经济、科技、文化、生态文明等领域所具有的战略价值,对于推动健康中国建设,实现中国梦的战略意义。人的健康是一切的基础。中国梦,首先是人的生存梦、健康梦。有了健康才有梦的追求。中医药保障国人实现健康梦,中医药可助国人实现中国梦。 [详情]
第三届中国中医药民族医药信息大会召开
推动“十三五”时期中医药信息化实现跨越式发展 [详情]
中医药信息化发展“十三五”规划
 中医药信息化是实现中医药振兴发展的重要引擎和技术支撑,也是体现中医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全面提升中医药信息化水平,以信息化驱动中医药现代化,是适应国家信息化发展新形势的重要举措,是推进中医药振兴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人人基本享有中医药服务的必然选择。根据《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国发〔2016〕15号)、《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47号)和《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国中医药规财发〔2016〕25号),制定本规划。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