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民营中医医疗机构的现状与发展的建议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一、民营中医医疗机构的资源与产出 

  近年来,我国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中医医院、中医门诊部、中医诊所等)蓬勃发展,机构从2009年的31001个增长为2014年的40996个。年均增长速度为5.7。其中山东、安徽、浙江、天津和贵州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的增长速度较快,5年的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18.63、16.58、13.29、11.35和9.79。 

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中的人员不断增加,从2009年的10.53万人增长为2014年的16.89万人,年均增长速度为9.8。床位的增长速度很快,从2009年的3.12万张增长为2014年的7.6万张,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9.4。 

  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的诊疗量不断提高,从2009年的1.01亿人次增长为2014年的1.62亿人次,年均增长速度达到9.8。出院人数不断增加,从2009年的64.36万人增长为2014年的151.15万人,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8.61。门诊和出院病人数都高于公立中医医院的增长速度。 

  2014年,全国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中,中医类诊所3.83万个,占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的93.63;中医诊所的人员7.28万人,占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人员总数的43.1;其提供的诊疗总量达1.13亿人次,占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诊疗总量的69.75。这些诊所平均不到两个人,但提供了我国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中三分之二的诊疗服务量。自2009年医改以来,中医诊所的机构数、人员数、诊疗量均保持平稳增长,其年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5.01、4.00、7.57。产出的门诊量高于人员的增长。 

中医门诊部因机构少及提供的服务也少,本文不做分析。 

我国民营中医医院呈现较快发展的趋势,机构数从2009年的562个发展到2014年的1067个,目前三级医院已有9家。人员数、床位数分别保持年均11.53和15.84的增长速度,诊疗服务量年均增长11.67,出院病人数年均增长15.39。这些数据,均高于我国医院的平均增长速度。 

  全国不同级别民营中医医院机构数情况(单位:所) 

  机构数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合 计  562   613   697   790   938   1067 

  三 级   1            4    7     9 

  二 级  52    45    53    68  83    104 

  一 级 156   190   222  259  319  377 

  全国不同级别民营中医医院人员数情况(单位:人) 

人员数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合 计 36,189 36,532 40,962 47,629 55,99 964770 

三 级 883 1,835 3,436 5455 

二 级 11,594 10,055 10,775 12,626 13,571 17153 

一 级 6,892 8,93310,589 11,813 14,365 16482 

  全国不同级别民营中医医院实际开放床位数情况(单位:张) 

实际开放床位数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合 计 30,870 31,476 37,864 46,104 55,581 66858

三 级 1,336 1,725 3,928 5216 

二 级 9,963 9,198 10,540 12,714 14,076 18045 

一 级 5,139 6,754 8,492 10,039 11,987 11987 

  全国不同级别民营中医医院诊疗量情况(单位:人次) 

诊疗人数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合 计 15,218,073 13,813,930 16,675,889 20,190,714 23,661,051 27,400,804 

三 级 1,088,120 490,261 1,495,435 2,733,442 

二 级 4,556,817 3,467,131 4,709,948 5,838,839 5,855,889 6,790,540 

一 级 2,707,271 3,279,318 4,033,496 4,593,306 5,738,896 6,702,318 

  民营中医医院出院病人情况 

出院病人数 2009年2010年 2011年2012年 2013年 2014年 

合 计 630,702619,403 756,588 961,087 1,118,132 1,310,247 

三 级 55,35328,562 80,684 120,219 

二 级 257,105264,317 281,485 354,768 356,961 427,714 

一 级 70,408 109,315 153,542 165,655 195,102 223,581 

二、民营医院数量多,规模小,专科居多,杂而不强 

  2014年底,我国有医院25860所,其中公立医院13314所,民营医院12546所,民营医院机构数占全国医院总数的48.5。民营医院的床位数占全国医院的16.8、卫生技术人员数占13.9、门诊服务量占12.7。 

  2009至2014年,民营医院数量年增长率均在10以上。尽管民营医院近年来发展迅速,但在我国近万家民营医院中,三级医院只占0.8,二级医院占6.8,一级医院及未定级医院占92.4。民营医院机构增长快,床位与业务量增长很慢。 

  我国民营医院机构数量及其占比情况 

年份 医院合计 公立医院 民营医院 民营医院 民营医院

     (所) (所)(所) 占比() 年增长率()

2009 20291   14051   6240    30.80   15.50 

201020918 13850 7068 33.80 13.30 

201121979 13539 8440 38.40 19.41 

201223170 13384 9786 42.24 15.95 

2013 24709 13396 11313 0.4578 15.60 

2014 25860 13314 12546 0.4852 10.90 

  民营医院呈现规模两极分化趋势 

  中国民营医疗机构协会对全国1470家民营医院进行的调查显示,民营医院正在走向两极分化。资产在100—500万元的较多,在3000万元以上的仅占7左右;民营医院床位基本在50—300张,大于500张的只占1.6;日门诊量在100人次以下的约占一半以上。年手术量大多在100—1000台。三级医院只有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广东东莞康华医院、北京三博脑科医院和河北中美医院等少数医院。部分资金雄厚、技术含量高、管理先进、运营机制灵活的民营医院,不仅能吸引公立医院优秀的医生和护士,而且能不断引进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治疗技术,逐步在某一地区或某一专科扩大市场;另一部分则因规模小、技术水平低,最终在竞争中被淘汰,北京已有十余家民营医院倒闭。 

  三、造成民营医院杂而不强有四种原因 

  一是政策障碍。国家和地方在鼓励社会资本办医方面出台了很多好政策,但落实得不好。二是诚信缺失。一些民营医院擅自扩大执业范围,夸大疗效,乱收费甚至卖假药欺骗患者,严重影响了民营医院的整体形象。三是税赋沉重。xx市规定,营利性医院要交医疗业务流水收入5.5的营业税,要交利润的25的企业所得税最低不低于业务流水收入的l.25。南方某最大城市要交医疗业务流水收入5.7的营业税。四是大规模的社会投资资金尚未或刚进来。 

社会资本办医有两个难点:一是投资大,回报周期长,风险高。二是医院的总体和运行效率不高。人才和专家的引进与流失是民营医院心中的一个痛。有的拿不出高薪,有的出高薪也聘不来公立大医院的专家。 

  四、关于发展民营中医医院的几点建议 

  (一)国务院发展社会办医的两个文件非常好,非常切合民营医院的实际。今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又印发了《关于促进社会办医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但目前大部分地区大部分政策没有落实。“玻璃墙”、“弹簧门”比比皆是,国家的好政策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民营与公立医院现在是站在一个平台上竞争,但他们的起点根本就不在一个起跑线上。建议各级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要真正重视并关注民营医院,尽快落实有关政策。建议国务院与主管部门督查文件政策落实情况,实行问责,倒逼部分地方政府与主管部门为民营医院的发展一路绿灯。 

  (二)政府不应该办的事或办不了的事就应该交给市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常态里重要的一条:资源配置由市场起基础性作用向起决定性作用转换,这是新常态的机制保障。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在这种新常态下,卫生主管部门要通过转变职能、简政放权、鼓励社会资本办医等途径,增强医疗服务的内生动力,建立公立和私立医院公平竞争的市场机制,这样才能缓解“看病难”,改善公立医院的服务质量。 

  (三)中医民营医院已经成为民营医院家族里的少数民族 

  20[FS:PAGE]14年底,我国有中医类医院3732所,其中公立中医院2665所,民营中医院1067所,民营中医医院占全国中医医院总数的28.6。但是,西医民营医院从数量到比例都远比中医民营医院要多得多。2014年,全国有综合医院16524所,其中公立综合医院8825所,民营综合医院7699所,民营综合医院占全国综合医院总数的46.59。数量上民营综合医院是民营中医医院的8倍 

  本来中医办民营医院既有优势又有特色,具有投资少、起步快、专科多、技术适宜等优势。但是现在西医的民营医院抓住政策与医改的机遇迅猛发展,抢占了市场。中医院原来在公立医院的医疗资源与市场份额上处于从属地位,现在在民营医院的资源与市场方面又处于弱势,如此发展下去,今后在战略环境上对中医院十分不利,因此我们要警醒,要调整政策,要尽快放开并发展民营中医医院。 

  (四)“广告轰炸”已成历史,质量与服务是立院之本。形象不好是民营医院病人较少的重要原因。民营医院要强化法制观念,依法执业,守法自律。在执业科目、人员资质、质量控制、诊疗规范、客观宣传、规范收费等方面要下功夫,动真格,要将害群之马赶出队伍,恢复在患者心目中的信誉,再塑形象,在医疗市场竞争中破冰前行。 

(五)人才瓶颈是制约民营医院发展的重要因素,缺专家是民营医院心中的痛!一是由于民营医院在执业、户籍、晋升、社会保险方面的多种困难、公立医院医护人员社会地位高和发展机会多等因素,使民营医院引进人才成本高昂。二是公立医院医生的隐性收入已远超过民营医院的年薪制。民营医院招人难,留人更难。 

民营医院怎样才能引进人才,怎么样才能消化和留住千辛万苦花费重金引进的人才和技术呢?要从人力规划、招聘与使用、绩效管理、薪酬激励、社会保险等方面全面谋划。民营医院的发展,需要时间的沉淀、技术的沉淀、文化的沉淀,才能换来人才的沉淀。关其心、助其为、施其金,是留住人才的“三驾马车”。 

(六)以往弱势的民营医院与强势的公立医院竞争,现在民营医院多了,互相之间的竞争也非常激烈。同质化竞争有余,差异化竞争不足,你治什么我也治什么,你行我也行,大家都在抢专家、挖名医、出价越来越高,最终谁也赚不到钱。民营医院要走差异化发展道路,即你不行的我行,你做的我不做,发展特色专科、高端医疗服务、康复、护理、老年看护等中间性医疗服务,赢在定位与谋略。剑走偏锋常能出奇制胜。 

  (七)投资民营医院要慎重。我国因需求不振市场供过于求,大量资本呆滞,寻求投资医院获利。医院是资金、技术和人才密集型的机构,受资金、专家、专科特长和管理模式特别是市场需求、医院类型(办综合还是专科?什么专科?盈利还是非盈利?办几级)、是否有医保资质等多因素的制约,尤其是投资营利性的医院更要充分调研论证。民营医院要想有大量的病人,投资大小并不起决定性的作用。一般医院从新建到实现盈利,需要五至八年,投资医院尤如做股票的“长线”,短期内是不可能盈利的,这种医院达到收支平衡点以后,会长期持续盈利。不少投资人不懂这一点,急功近利,两三0

相关推荐

关于进一步加强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推动中西医协同发展的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健康委、中医药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军队各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和《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加强综合医院(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下同)中医药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详情]
发展中医药是历史的选择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复兴的集中体现,是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中国”的高度概括。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瑰宝对于我国医药、经济、科技、文化、生态文明等领域所具有的战略价值,对于推动健康中国建设,实现中国梦的战略意义。人的健康是一切的基础。中国梦,首先是人的生存梦、健康梦。有了健康才有梦的追求。中医药保障国人实现健康梦,中医药可助国人实现中国梦。 [详情]
第三届中国中医药民族医药信息大会召开
推动“十三五”时期中医药信息化实现跨越式发展 [详情]
中医药信息化发展“十三五”规划
 中医药信息化是实现中医药振兴发展的重要引擎和技术支撑,也是体现中医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全面提升中医药信息化水平,以信息化驱动中医药现代化,是适应国家信息化发展新形势的重要举措,是推进中医药振兴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人人基本享有中医药服务的必然选择。根据《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国发〔2016〕15号)、《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47号)和《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国中医药规财发〔2016〕25号),制定本规划。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