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国家级中药材保护发展规划发布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本报讯(记者胡彬)日前,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12部门联合颁发《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全文详见三版)。作为第一个关于中药材保护和发展的国家级专项规划,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中药材资源保护和中药材产业发展进行全面规划部署。 

《规划》指出,到2020年,中药材资源保护与监测体系基本完善,濒危中药材供需矛盾有效缓解,常用中药材生产稳步发展;中药材科技水平大幅提升,质量持续提高;中药材现代生产流通体系初步建成,产品供应充足,市场价格稳定,中药材保护和发展水平显著提高。 

《规划》提出,5年内,中药材资源监测站点和技术信息服务网络覆盖80以上的县级中药材产区;100种《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的野生中药材实现种植养殖;种植养殖中药材产量年均增长10;中药生产企业使用产地确定的中药材原料比例达到50,百强中药生产企业主要中药材原料基地化率达到60;流通环节中药材规范化集中仓储率达到70;100种中药材质量标准显著提高;全国中药材质量监督抽检覆盖率达到100等具体指标。 

《规划》明确了7项主要任务:一是实施野生中药材资源保护工程。开展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建立全国中药资源动态监测网络,建立中药种质资源保护体系。二是实施优质中药材生产工程。建设濒危稀缺中药材种植养殖基地、大宗优质中药材生产基地,以及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发展中药材产区经济。三是实施中药材技术创新行动。强化中药材基础研究,继承创新传统中药材生产技术,突破濒危稀缺中药材繁育技术,发展中药材现代化生产技术,促进中药材综合开发利用。四是实施中药材生产组织创新工程。培育现代中药材生产企业,推进中药材基地共建共享,提高中药材生产组织化水平。五是构建中药材质量保障体系。提高和完善中药材标准,完善中药材生产、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建立覆盖主要中药材品种的全过程追溯体系,完善中药材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六是构建中药材生产服务体系。建设生产技术服务网络、生产信息服务平台,加强中药材供应保障。七是构建中药材现代流通体系。完善中药材流通行业规范;建设中药材现代物流体系。 

《规划》从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和中药材价格形成机制、加强行业监管工作、加大财政金融扶持力度、加快专业人才培养、发挥行业组织作用、营造良好国际环境等方面提出保障措施,确保目标任务顺利实现。

相关推荐

关于进一步加强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推动中西医协同发展的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健康委、中医药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军队各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和《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加强综合医院(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下同)中医药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详情]
发展中医药是历史的选择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复兴的集中体现,是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中国”的高度概括。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瑰宝对于我国医药、经济、科技、文化、生态文明等领域所具有的战略价值,对于推动健康中国建设,实现中国梦的战略意义。人的健康是一切的基础。中国梦,首先是人的生存梦、健康梦。有了健康才有梦的追求。中医药保障国人实现健康梦,中医药可助国人实现中国梦。 [详情]
第三届中国中医药民族医药信息大会召开
推动“十三五”时期中医药信息化实现跨越式发展 [详情]
中医药信息化发展“十三五”规划
 中医药信息化是实现中医药振兴发展的重要引擎和技术支撑,也是体现中医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全面提升中医药信息化水平,以信息化驱动中医药现代化,是适应国家信息化发展新形势的重要举措,是推进中医药振兴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人人基本享有中医药服务的必然选择。根据《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国发〔2016〕15号)、《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47号)和《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国中医药规财发〔2016〕25号),制定本规划。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