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十三五”力争国家更多支持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2015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继续实施县级中医医院建设项目,努力将符合条件的中医医院纳入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地市级医院、儿童医疗服务体系等项目建设,编制《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草案)》,并在国家“十三五”规划中争取更多财政支持……这是记者4月24日从在成都召开的“全国中医药规划财务工作会议”上了解到的。 

目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三五”规划编制有序进行,计划将于6月底完成,各项专题研究正在开展,将为规划编制提供基础数据和事实依据,保证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大政策做到可实施、可量化、可评估。 

今年,《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中药材保护与发展规划(2015-2020年)》将出台。 

全国超一半公立中医医院得到支持 

2007年以来,中央安排中医药行业专项经费394.37亿元。其中,支持地方中医医院基础设施196.2亿元,有效支撑了地方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中央财政对中医药投资额度由2007年的8亿元持续增加到2014年的63亿元,一系列重大项目和工程相继组织实施,全国超过一半的公立中医医院得到国家重点支持建设,规划对于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引领作用日益显现,投资预算对于事业发展的助推作用不断增强。 

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在会上强调,坚持中医药规划财务工作服务中医药事业发展这个核心任务不动摇,集中精力做好规划编制实施,千方百计加大中医药投入力度;充分运用“三观互动”的工作方法,做好统筹协调,合理配置工作资源,做到统一部署,逐一落实;善于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既要积极协调局机关各业务部门,加强需求调研,共同做好项目设计和工作部署,又要积极协调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卫生计生委等各相关部门,争取项目和资金支持。 

编制中医药3年滚动财政规划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闫树江提出,要将各项业务工作统筹于规划之中,把推动发展的措施落实于投资项目之中。各地中医药管理部门、直属单位既要强化项目资金监督,又要加强项目实施过程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今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强化预算绩效管理,加大对资金使用效益监督检查力度,探索建立“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研究制定《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中医药项目预算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制度;编制中医药部门3年滚动财政规划,建立财政投入项目库,研究中医药部门未来3年涉及财政收支的重大改革和政策事项,发挥中央财政项目投入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强与卫生计生委的合作,以实施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为契机,全面谋划和推进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开展区域“云医院”建设试点,加快制定并推广中医药信息标准,为区域“云医院”建设、中药资源普查信息化提供支撑。 

相关推荐

关于进一步加强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推动中西医协同发展的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健康委、中医药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军队各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和《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加强综合医院(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下同)中医药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详情]
发展中医药是历史的选择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复兴的集中体现,是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中国”的高度概括。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瑰宝对于我国医药、经济、科技、文化、生态文明等领域所具有的战略价值,对于推动健康中国建设,实现中国梦的战略意义。人的健康是一切的基础。中国梦,首先是人的生存梦、健康梦。有了健康才有梦的追求。中医药保障国人实现健康梦,中医药可助国人实现中国梦。 [详情]
第三届中国中医药民族医药信息大会召开
推动“十三五”时期中医药信息化实现跨越式发展 [详情]
中医药信息化发展“十三五”规划
 中医药信息化是实现中医药振兴发展的重要引擎和技术支撑,也是体现中医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全面提升中医药信息化水平,以信息化驱动中医药现代化,是适应国家信息化发展新形势的重要举措,是推进中医药振兴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人人基本享有中医药服务的必然选择。根据《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国发〔2016〕15号)、《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47号)和《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国中医药规财发〔2016〕25号),制定本规划。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