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健康中国,中医药当积极有为(2015年03月13日)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发展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要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水平,打造健康中国”。王国强委员结合中医药工作表示——打造健康中国,中医药当积极有为。 

  ·要在深化医改中推动中医药发展,也要在积极发展中医药过程中深化医改,两者相辅相成,目的是提供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中医药服务。 

  ·实现李克强总理提出的健康中国,中医药大有可为,除了提高中医医疗水平,在预防疾病方面,中医治未病服务也是不可或缺的力量。 

  “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务实、简洁,直面问题,辨证论治。”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报告强调始终把为人民谋发展增福祉作为最大责任,始终把现代化建设使命扛在肩上,始终把群众冷暖忧乐放在心头。发展中医药也是如此,要以此作为工作指标,时时衡量自己。“满足群众的健康基本需求,打造健康中国,深化医改是重要途径之一,中医药应当积极有为。” 

  “在深化医改中,推动中医药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积极发展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为中医药发展提出了新期待和新要求。从报告有关深化医改的表述中,都可看到中医药大有可为之处。” 

  深化医改仍是今年政府医药卫生工作的重点。王国强表示,总理报告中提到的“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加强全科医生制度建设,完善分级诊疗体系”等内容,中医药都应积极参与,发挥特色优势,谋划并推动自身发展。 

  春节前,习近平总书记调研西安社区时,肯定了基层中医馆的模式,指出中医药副作用小、疗效好、价格相对便宜,很多患者都喜欢。总书记的肯定,不仅凸显了中医药“简便验廉”特色在基层服务中的优势所在,也体现了中医药在深化医改中取得的成绩。 

  王国强认为,基层中医馆的模式,就是在深化医改中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结出的硕果之一。“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显著提升,让中医药以较少资源总量提供较多服务份额,成为深化医改中中医药服务百姓的一项民心工程。” 

  医改实施以来,近两千所市县级中医院、民族医院能力建设得以加强,一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科、中药房也进行了标准化建设。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全面实施,覆盖城乡的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基本建成。 

  “积极发展中医药,丰富深化医改的内涵” 

  回顾医改6年,王国强表示,通过采取加大政府投入、加强政策扶持、强化能力建设、扩大宣传普及等措施,中医药深得百姓信赖和喜爱,放大了医改惠民效果,为有效缓解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发挥了积极作用。 

  对于报告中提及的“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破除以药补医,降低虚高药价,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鼓励医生到基层多点执业,发展社会办医”等内容,王国强表示,我们可以根据中医药自身规律探索试点,如通过改革中医药价格形成机制和付费方式,完善中医药服务提供和利用的鼓励政策,提高中医药人员积极性,降低群众看病就医负担;通过支持社会办医,推进中医医师多点执业,盘活中医药服务资源等,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模式,要积极发展民族医药,解决好民族医药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为全国深化医改注入新内容和活力。 

  “积极发展中医药,可以丰富深化医改的内涵。”王国强表示,在全民医保制度建设、基本药物制度建设、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公立中医院改革等方面,中医药与西医药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中医药为探索医改“中国式办法”发挥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王国强说,我们要在深化医改中推动中医药发展,也要在积极发展中医药过程中深化医改,两者相辅相成,目的是提供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中医药服务。 

  “履行职责,狠抓落实,创造性开展工作” 

  “有了好政策,适逢好机遇,更要善于抓落实。”王国强表示,切实履行职责,狠抓贯彻落实,创造性开展工作。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总理所作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都需要抓好落实并取得成效。 

  工作要更务实,制定文件时,把政策措施落细、落小、落实。部署工作时,提出目标指标。管理中,强化结果导向,加强分类指导、督促检查。帮助基层特别是艰苦、贫困、边远、民族等地区解决制约发展的困难和问题,使各项政策和工作部署更符合客观实际,更能体现群众意愿。

  王国强认为,报告中“加快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内容,中医药可全面参与其中,在强基层、保民生、重防控方面发挥独到优势,坚持主动作为,狠抓落实,切实做到保障基层民生健康,助力兜住兜牢民生底线。 

  王国强说,这些年,中医药迎来很多难得机遇,出台了很多有利政策,如《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在党的全面深化改革文件中提出“完善中医药事业发展政策和机制”、《关于在卫生计生工作中进一步加强中医药工作的意见》等,要在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四个全面”重要战略思想同时,落实好已有的政策,发挥其正面效应,让人民群众感受到中医药发展带来的益处。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精神面貌要有新状态。“实现李克强总理提出的健康中国,中医药大有可为,除了提高中医医疗水平,在预防疾病方面,中医治未病服务也是不可或缺的力量。”王国强表示,中医药工作要保障优质中医医疗服务,健全治未病健康服务体系,弘扬中华民族健康文化,促进全民健康素质提高,为打造健康中国做出贡献。

相关推荐

关于进一步加强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推动中西医协同发展的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健康委、中医药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军队各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和《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加强综合医院(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下同)中医药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详情]
发展中医药是历史的选择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复兴的集中体现,是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中国”的高度概括。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瑰宝对于我国医药、经济、科技、文化、生态文明等领域所具有的战略价值,对于推动健康中国建设,实现中国梦的战略意义。人的健康是一切的基础。中国梦,首先是人的生存梦、健康梦。有了健康才有梦的追求。中医药保障国人实现健康梦,中医药可助国人实现中国梦。 [详情]
第三届中国中医药民族医药信息大会召开
推动“十三五”时期中医药信息化实现跨越式发展 [详情]
中医药信息化发展“十三五”规划
 中医药信息化是实现中医药振兴发展的重要引擎和技术支撑,也是体现中医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全面提升中医药信息化水平,以信息化驱动中医药现代化,是适应国家信息化发展新形势的重要举措,是推进中医药振兴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人人基本享有中医药服务的必然选择。根据《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国发〔2016〕15号)、《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47号)和《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国中医药规财发〔2016〕25号),制定本规划。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