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两会,“中医”成热词(2015年03月13日)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如同博大精深的中医之道,对待热点问题首先要把好脉。”3月8日,外交部部长王毅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记者会上,就“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答中外记者问时使用标本兼治、对症下药等中医术语,迅速被各大媒体转载。 

  两会期间,从政府工作报告到部长的答记者问,再到会场中随处可见的常用中药,记者处处感受到信中医、用中医的氛围正日渐浓厚。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发展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由前两年一直使用的‘扶持发展’改为‘积极发展’,表明了政府对中医药工作的态度。”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骨伤二科主任温建民说,“这说明中医药的潜力正在被逐渐认可,中医药工作也做得越来越好。当然,在这样的期待之下,我们还有更多工作要做。” 

  “政府工作报告文风朴实新颖,还出现了‘强筋壮骨’等中医名词。”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院长王阶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善用中医术语阐述治国理政观念,常使中医人倍受鼓舞。此次在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见到中医术语,感到亲切而振奋。 

  “积极发展”,政府对中医药以及民族医药事业所取得成绩的明朗态度不言而喻,打造健康中国,更离不开中医医疗水平的提高。王阶表示,中医系统医务人员要从医德医风、技术学术水平、中医药人才培养、科研创新能力等方面全方位、深层次提高医疗水平,维护好全国人民的健康。 

  会议间隙,一群记者围住王阶委员追问中医,从中医成才之路,到老中医养生秘诀,再到中医药治各科疾病的优势,王阶一一作答,“要想成为一名好中医,既需掌握西医知识,又需精通文史哲,需要付出不懈的努力。”他不仅给大家上了一堂中医药文化知识普及课程,还历数了中医各科治病的优势。尤其是讲到国医大师路志正的养生经验和小秘诀,令记者们颇有兴趣,刨根问底。 

  在会场外的茶水桌上,由中国中医药报社主办的《中医健康养生》杂志厚厚一摞,常被迅速取走。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中医养生很有用,我也很感兴趣,拿回去好好看。”

相关推荐

关于进一步加强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推动中西医协同发展的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健康委、中医药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军队各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和《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加强综合医院(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下同)中医药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详情]
发展中医药是历史的选择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复兴的集中体现,是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中国”的高度概括。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瑰宝对于我国医药、经济、科技、文化、生态文明等领域所具有的战略价值,对于推动健康中国建设,实现中国梦的战略意义。人的健康是一切的基础。中国梦,首先是人的生存梦、健康梦。有了健康才有梦的追求。中医药保障国人实现健康梦,中医药可助国人实现中国梦。 [详情]
第三届中国中医药民族医药信息大会召开
推动“十三五”时期中医药信息化实现跨越式发展 [详情]
中医药信息化发展“十三五”规划
 中医药信息化是实现中医药振兴发展的重要引擎和技术支撑,也是体现中医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全面提升中医药信息化水平,以信息化驱动中医药现代化,是适应国家信息化发展新形势的重要举措,是推进中医药振兴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人人基本享有中医药服务的必然选择。根据《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国发〔2016〕15号)、《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47号)和《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国中医药规财发〔2016〕25号),制定本规划。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