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黄炮制方法与饮片性状

作者:图片仅供参考  时间:2021-07-06

【药材来源】藤黄为藤黄科植物藤黄Garcinia LinnGarcinia hanburyi Hook.f.所分泌的干燥树脂。在开花之前,于离地面约3m处将茎干皮部作螺旋状的割伤,伤口内插一竹筒,盛受流出的树脂,加热蒸干,劈开,用刀刮下;药材为管状或不规则的块状。

【古代炮制方法】清代有煮制,以秋荷叶露泡之,隔汤煮十余次,去浮沉取中,将山羊血拌人,晒干……如无山羊血以子羊血代之(藤黄二两,山羊血五钱)(《金鉴》),水蒸烊(《拾遗》)

【现代炮制方法】

1、藤黄: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打成小块或研成细粉。

2、豆腐制藤黄:取豆腐块平铺于瓷盘内,将藤黄小块,放置豆腐上,再覆盖一层豆腐,用蒸笼蒸约45小时,至藤黄全部溶化,取出,冷却凝固,除去豆腐,阴干,研成细粉。藤黄每100kg用豆腐400kg

3、山羊血制藤黄:先将山羊血置锅中加水煮沸,分割成小块,再将藤黄小块加入山羊血中,置铜锅内加水共煮56小时,除去山羊血,取出,晾干,研成细粉。藤黄每100kg用山羊血50kg

4、荷叶制藤黄:荷叶煎汁(10倍量水煮1小时),加入藤黄煮至烊化,滤去杂质,煮透(34小时),阴干。藤黄每100kg用荷叶50kg

5、清水制藤黄:取净藤黄放入搪瓷烧锅内,加10倍量水。加热溶解过滤,然后煮沸,不断搅拌。中途添加沸水,使锅内保持一定水分。连煮5小时后,浓缩至糊状,取出,阴干。

6、高压蒸制藤黄:取净藤黄打碎,过200目筛,在137.2kPa(126)下蒸制0.5小时,冷却后出锅,阴干研末。

【饮片性状】藤黄呈不规则碎块状或细粉状,碎块外表红黄色或橙黄色;平滑,质脆易碎;气微,味辛辣。豆腐制藤黄为碎块状或细粉末状,深红黄色或深橙棕色,味辛。山羊血制藤黄黄褐色,味辛。

【炮制目的】藤黄味酸、涩,性寒;有大毒。具有消肿排脓.散瘀解毒,杀虫止痛的功能。

生藤黄有大毒,不能内服,外用于痈疽肿毒,顽癣。制后毒性降低,方可内服,用于痈疽肿毒,顽癣,跌仆损伤。

【临床应用】

1、生用

(1)痈疽肿毒:常与雄黄、草乌、麝香等同研细末,和蟾酥为条,以醋磨汁,用新笔蘸药,涂肿毒四周,具有攻毒消肿的作用。用于一切痈肿,无名肿毒,如一笔消(《祝穆试效方》)。藤黄兑75%乙醇制成酊剂,涂搽患处,可治无名肿毒和外伤肿痛。

(2)顽癣瘙痒:常与大黄、硫黄、雄黄等同研细末,菜油调涂患处,具有杀虫治癣的作用。用于一切顽癣,瘙痒难忍,如五黄散(《拾遗》)

2、制用

(1)跌仆肿痛:常与乳香、三七、血竭等同为丸,内服外敷,具有散瘀消肿的作用。用于跌仆损伤,瘀血肿痛,肿毒危重之症,如黎峒丸(《外科证治全生集》)。配伍天竺黄、雄黄、血竭等,具有消肿止痛,散瘀活血作用,可用于跌打损伤,闪腰岔气,如三黄保蜡丸(《金鉴》)

(2)外伤出血:单味与麻油、白蜡熬为膏外敷,具有疗伤止血的作用。用于外伤出血,如神效膏(《拾遗》)

【现代研究】藤黄中主含藤黄酸和新藤黄酸等。生藤黄多作外用,炮制后才能内服。藤黄与豆腐合煮合蒸或复制应用较广,民间认为豆腐可解藤黄的毒性,其中豆腐蒸法已被全国21个地区作为地方标准收载。炮制对其理化性质和药理作用均有一定的影响。

据实验,比较了生品、荷叶制、豆腐制、山羊血制及清水制藤黄,以毒性和抗菌为指标,其结果表明以清水蒸6小时的炮制方法最佳。又以藤黄酸含量为指标,认为清水制法能最大限度保留藤黄酸,确保临床疗效,且生产工艺简单,不需要任何辅料,降低生产成本,易于接受和推广,明显优于其他方法。亦有提出14725分钟的炮制方法。藤黄多种炮制方法中都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加热,温度的影响可能起到重要作用,故又增加高压蒸法。比较藤黄多种炮制品的抗菌、抗肿瘤、抗炎、镇静、镇痛、急性毒性、致突变作用,均以高压蒸法为好,且藤黄酸,新藤黄酸的含量无显著性的差异。在此基础上又对高压蒸法的时间和温度,以抗炎、抗菌、抗肿瘤(K562)及藤黄酸、新藤黄酸含量作为指标,进行正交试验法优选,结果以126℃条件下蒸30分钟为最佳工艺。

对藤黄生品,山羊血制品、豆腐制品、荷叶制品、水煮品、高压蒸制品和不同温度(105℃、115℃、126)、不同时间(0.5h1h2h以及4h)的高压制品,各地藤黄炮制品用薄层扫描法进行含量测定,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对照,藤黄酸、新藤黄酸结果基本一致。其结果是,藤黄酸含量在30%36%,新藤黄酸含量在25%30%。二者在炮制品多数较生品均有降低,而在高压蒸制品比生品稍高,经数理统计,各炮制品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而不同地区的藤黄炮制品含量无规律性,差异较大,说明制订藤黄炮制品质量标准很有必要。

经药理实验,细胞培养法对K562肿瘤细胞生长抑制作用研究表明,各炮制品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半数杀伤剂量藤黄为16.8μg/ml,水煮藤黄为16.6μg/ml,豆腐制藤黄为14.8μg/ml,山羊血制藤黄为12.6μg/ml,荷叶制藤黄为7.2μg/ml,高压蒸制藤黄为6.3μg/ml,藤黄酸为4.2μg/ml。对SP2/0骨髓瘤、艾氏腹水瘤,各种炮制品中以高压制品和荷叶制品的杀伤作用较强,其半数杀伤剂量SP2/0分别为3.9μg/ml7.8μg/ml;艾氏腹水瘤均为2μg/ml

用平皿和试管法测定抑菌效价结果表明,各藤黄炮制品对革兰阴性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绿脓杆菌均无明显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葡萄球菌有显著的抑菌、杀菌作用,其中以高压制品和荷叶制品效果最好。对不同温度、时间的抗菌作用,以1260.5小时为最佳。

用小鼠巴豆油法和大鼠蛋清性及角叉菜性足趾肿胀法比较了藤黄各炮制品的抗炎作用,结果表明,各炮制品均有抗炎作用,其中以荷叶制品和高压制品为好。还比较了不同温度、时间蒸制藤黄的抗炎作用,结果表明,以1152小时和1260.5小时相对较佳。小鼠戊巴比妥钠阈下催眠剂量实验表明,藤黄各种炮制品均有明显的镇静作用,与对照组比,除去煮藤黄外,均有显著差异,但各种炮制品之间比较,差异不大明显。镇静作用以高压蒸制品为最好。小鼠急性毒性试验表明,各炮制品的毒性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以高压蒸制品较为显著。

据研究,藤黄酸有大毒,豆腐为一种碱性的凝固蛋白,能溶解部分有毒的酸性树脂,达到减低毒性目的。

【附】文献摘录:“取色嫩纯明者,用水蒸化,滤去渣,盛瓷器内,隔水煮之,水少时再添;以三炷香为度,以帛扎瓷器口,埋土中七日,取出:如此七次,晒干用”(《拾遗》)

【总结】藤黄有毒,唐代开始入药,清代才有山羊血制、水煮。近年来各地的炮制规范中收载的大多是豆腐煮制、荷叶煮制和山羊血煮制法。其目的都是为了解藤黄的毒性,从诸多实验结果分析,加热对藤黄炮制起到重要作用,加热不仅能降低毒性,还能增强疗效。当然辅料等亦有较好的作用。不过各种辅料制法均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加热处理,相比之下,高压蒸制藤黄方法简便,确系一种较好的炮制新法。至于加热究竟引起藤黄内发生何种变化,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关推荐

2021

02-01

黑芝麻粥

黑芝麻粥以黑芝麻为主料的粥品。补肝肾,润五脏,适用于产后乳汁不足、消瘦、便秘、须发早白等。主治五脏虚损,慢性便秘,老年血管硬化、肺燥咳嗽等症。

2021

02-01

姜糖苏叶饮

温经解表散寒。生姜是调味品,也是一味常用中药。味辛辣,性质微温,有温暖、兴奋、发汗、止呕、解毒、健胃等多种功效:。紫苏叶也属于温性,能够解除肌表的寒气,且有和胃安胎的功效。

2021

02-01

秋令燥咳食疗方

杏仁炖雪梨取杏仁10克,去皮打碎,雪梨一只去皮切片,同放碗内,加冰糖20克,开水适量,然后置锅内,加盖炖煮1小时即可服用,早、晚各1次。

2021

02-01

抗氧化食物

石榴中含有的一种天然抗氧化物,可以对抗关节炎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