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豆豉炮制方法与饮片性状

作者:图片仅供参考  时间:2021-07-03

【药材来源】淡豆豉为豆科植物黑大豆Glycine max(L.)Merr.黑色成熟种子的发酵加工品。

【古代炮制方法】晋朝有烧制、熬制(《肘后》)。唐代有炒制令香、清酒渍制(《食疗》)、九蒸九曝(《心鉴》)、醋蒸制(《外台》)等炮制法。宋代增加了炒焦法(《证类》)。明代有了盐醋拌蒸法(《普济方》)。清代新增清蒸法,酒浸制(《本草述》)。此时,其炮制方法已达10余种。

【现代炮制方法】取黑大豆洗净。另取桑叶、青蒿,加水煎煮,滤过,将煎液拌入净大豆中,俟吸尽后,置蒸药锅内蒸透,取出,稍晾,再置容器内,用蒸过的桑叶、青蒿渣覆盖,在2528℃温度条件下,相对湿度80%,闷至发酵并长满黄衣时,取出,除去药渣,加适量水搅拌,置容器内,保持5060℃温度,再闷1520天,至充分发酵,有香气逸出时,取出,略蒸,干燥。大豆每100千克,用桑叶、青蒿各710千克。

【饮片性状】本品为扁椭圆形粒状,长0.71厘米,直径46毫米;外皮黑色略皱缩,上附有黄灰色膜状物,皮松泡,偶有脱落;种仁棕黄色;质坚;气香,味微甜。

【炮制目的】淡豆豉味辛、甘、微苦,性寒。归肺经、肾经。具有解表、除烦的功能。常用于伤风感冒,发热恶寒,头痛,或胸中烦闷,虚烦不眠等症。

【应用选择】

1.胸中烦闷,虚烦不眠常:与山栀子同用,有除烦作用,可用于热病后出现的虚烦不眠,心中懊侬的病证,如栀子豉汤(《伤寒论》)

2.感冒头痛:常与金银花、连翘、薄荷、荆芥等同用,功能辛凉透表,清热解毒。治温病初起,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多,头痛口渴,如银翘散(《条辨》。若为风寒感冒,常配伍葱白、生甘草、桔梗等同用,如葱豉桔梗汤(《重订通俗伤寒论》)

【附】文献摘录:“造淡豆豉法:用黑大豆二三斗,六月内淘净,水浸一宿沥干,蒸熟取出摊席上,候微温蒿覆,每三日一看,候黄衣上遍,不可太过。取晒簸净,以水拌干湿得所,以汁出指间为准。安瓮中,筑实,桑叶盖厚三寸,密封泥,于日中晒七日,取出,曝一时,又以水拌人瓮。如此七次,再蒸过,摊去火气,瓮收筑封即成矣”(《纲目》)。“黑豆性平,作豉则温,即经蒸(),故能升能散,得葱则发汗,得盐则能吐,得酒则治风,得薤则治痢,得蒜则止血”(《大法》)

【总结】淡豆豉载于《本草经集注》。造豉,六朝原取食中常用之豉:依康伯法,先以酢、酒溲蒸曝燥,麻油和,又蒸曝,凡三过,乃末椒、干姜屑合和以进食(《集注》)。明代是用黑豆与桑叶、青蒿发酵,此法一直沿用至今。此外尚有黑豆与麻黄、苏叶发酵而得,味辛,性微温,与上物不同,使用时应注意。

相关推荐

2021

02-01

黑芝麻粥

黑芝麻粥以黑芝麻为主料的粥品。补肝肾,润五脏,适用于产后乳汁不足、消瘦、便秘、须发早白等。主治五脏虚损,慢性便秘,老年血管硬化、肺燥咳嗽等症。

2021

02-01

姜糖苏叶饮

温经解表散寒。生姜是调味品,也是一味常用中药。味辛辣,性质微温,有温暖、兴奋、发汗、止呕、解毒、健胃等多种功效:。紫苏叶也属于温性,能够解除肌表的寒气,且有和胃安胎的功效。

2021

02-01

秋令燥咳食疗方

杏仁炖雪梨取杏仁10克,去皮打碎,雪梨一只去皮切片,同放碗内,加冰糖20克,开水适量,然后置锅内,加盖炖煮1小时即可服用,早、晚各1次。

2021

02-01

抗氧化食物

石榴中含有的一种天然抗氧化物,可以对抗关节炎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