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螵蛸炮制方法与饮片性状

作者:图片仅供参考  时间:2021-06-25

【药材来源】海螵蛸为乌鲗科动物无针乌贼Sepiella maindroni de Rochebrune或金乌贼Se-Pia esculenta Hoyle的干燥内壳。收集乌贼鱼的骨状内壳,洗净,干燥。

【古代炮制方法】南北朝刘宋时代有血卤制(《雷公》)法。唐代出现了制炭(《千金》)、炙制(《食疗》)的记载。宋代有炒制(《证类》)法。明代增加了蜜炙(《普济方》)、煨制(《粹言》)、煮制(《保元》)、焙制(《一草亭》)等方法。清代有童便制、醋制(《治裁》),骨鱼卤制(《求真》)等炮制方法。此时,其炮制方法有十余种。

【现代炮制方法】

1、海螵蛸: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用清水漂洗至无显著咸味,干燥,去硬壳。砸成小块。

2、炒海螵蛸:取净海螵蛸小块暨势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表面微黄色,取出,放凉。

【饮片性状】海螵蛸为不规则小块;表面灰白色。体轻,质松,易折断,断面粉质,显疏松层纹;具吸水性;气微腥,味微咸。炒海螵蛸表面微黄色,略有焦斑。

【炮制目的】海螵蛸味成、涩,性温。归肝经、肾经。具有收敛止血,涩精止带,制酸敛疮的功能。

生海螵蛸擅于制酸、收敛,多用于胃吞酸,出血证。制后增强收敛止血,涩精止带作用,多用于血崩,赤白带下,湿疹瘙痒。

【应用选择】

1、生用

(1)胃痛吞酸:常与浙贝母同用,具有制酸止痛的作用。用于胃痛吞酸,或呕吐酸水,或胃中嘈杂,如乌贝散(《中药文献研究摘要》),若胃溃疡出血,常与白及同用,能收敛止血。

(2)出血证:常与茜草、陈棕炭、白及等同用,能收湿止血,可用于肺胃出血,尿血及血崩。研末外用,可治外伤出血。

2、制用

(1)崩中漏下:常与龙骨、牡蛎、棕榈等同用,能增强收敛止血作用,用于冲任不固、崩漏下血。

(2)赤白带下:常与白芷、血余炭等同用,具有燥湿和胃,收涩止带作用,用于下元虚弱,赤白带下,如白芷散(《妇人》)

(3)疮疡不合:单味研粉外敷。亦与炉甘石、赤石脂、黄丹等研细粉外敷,具有收湿敛疮的作用。用于疮疡日久不愈,脓水不止。

(4)湿疹瘙痒:常与黄柏、黄连、青黛等同用,具有清热燥湿,止痒敛疮的作用。用于湿疹瘙痒,反复不愈。也与蒲黄、滑石研细末外用,用于阴囊湿痒等症。

【现代研究】海螵蛸主含碳酸钙80%85%,尚含壳角质、黏液质及少量氯化钠、磷酸钙、镁盐等。海螵蛸所含碳酸钙、磷酸钙能中和盐酸,故能制止胃酸过多。

【附】

1、近代炮制方法还有麸炒、煅炭、醋制等。

2、文献摘录“用血卤作水浸,并煮一伏时了,漉出,于屋下掘一地坑,可盛得前件乌贼鱼骨多少,先烧坑子,去炭灰了,盛药一宿,至明取出用之,其效倍多”(《雷公》)。“剥去皮甲,微火炙过,研细”(《保元》)

【总结】海螵蛸从南北朝刘宋时代开始使用辅料和采用不同的炮制方法,近年来各地的炮制规范中收载的大多是炒法,亦有生用。《本草纲目》载:“主女子血枯病,伤肝,唾血、下血;治疟,消瘿。研末敷小儿疳疮,痘疮臭烂,丈夫阴疮,汤火伤,跌伤出血……同蒲黄末敷舌肿血出如泉;同槐花末吹鼻,止衄血……同麝香吹耳,治聘耳有脓及耳聋”。

海螵蛸炒后可使质地酥脆,增强收敛生肌的功效,用于脚疾,皮肤溃烂,赤白带下,崩中漏下。

相关推荐

2021

02-01

黑芝麻粥

黑芝麻粥以黑芝麻为主料的粥品。补肝肾,润五脏,适用于产后乳汁不足、消瘦、便秘、须发早白等。主治五脏虚损,慢性便秘,老年血管硬化、肺燥咳嗽等症。

2021

02-01

姜糖苏叶饮

温经解表散寒。生姜是调味品,也是一味常用中药。味辛辣,性质微温,有温暖、兴奋、发汗、止呕、解毒、健胃等多种功效:。紫苏叶也属于温性,能够解除肌表的寒气,且有和胃安胎的功效。

2021

02-01

秋令燥咳食疗方

杏仁炖雪梨取杏仁10克,去皮打碎,雪梨一只去皮切片,同放碗内,加冰糖20克,开水适量,然后置锅内,加盖炖煮1小时即可服用,早、晚各1次。

2021

02-01

抗氧化食物

石榴中含有的一种天然抗氧化物,可以对抗关节炎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