泻心汤

作者:出自汉·《金匮要略》 时间:2021-03-27

【方剂名】泻心汤,出自汉·《金匮要略》。

【组成】大黄二两(6克)、黄连一两(3克)、黄芩一两(3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泻火解毒,清化湿热。

【主治】邪火内炽,迫血妄行,症见吐血衄血等;或湿热内蕴而成黄疸,见有胸痞烦热;或积热上冲而致目赤且肿,口舌生疮;或外科疮疡,见有心胸烦热,大便干结等。

【临床运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等病症。

  上消化道出血:对照组61例给予常规的西医治疗方法,如输液、输血、抗感染、补充电解质等;治疗组6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泻心汤合十灰散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疗效标准以患者的吐血或者黑便的症状消失,消化道出血的伴随症状明显改善,连续3日以上大便常规潜血实验呈阴性,血压稳定可以视为治愈。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是82.0%,治疗组总有效率达到93.5%,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意义。(《陕西中医》2014年第7期)

【方解】本方用治实热火盛之证,能泻实火、解热毒、清化湿热,方中所用“三黄”均可泄热化湿,又能清热降火,使气火下降,血行亦趋宁静。大黄具有导热下行,釜底抽薪,加强泻火泄热之功,所谓“以泻代清”。临床应用以高热面赤、目赤烦躁、神昏发狂、吐血衄血、口舌生疮、湿热黄疸、疔疮肿毒、下痢脓血、舌苔黄腻为辨证要点,对于湿热交阻之证,热重于湿或湿热并重者较宜。凡属阳虚失血或脾不统血之症则忌用本方。

【现代研究】通过实验考察,得出泻心汤的复方传统汤剂有抑菌作用。

【方歌】泻心汤将心火降,芩连大黄热邪荡,吐衄皆因血妄行,治疗痈疡也一样。

相关推荐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主治外感风邪,发热咳嗽

作者:汉·《伤寒论》  2021-03-11

白虎汤

白虎汤:主治阳明气分热盛,症见壮热面赤,烦渴引饮,汗出恶热,脉洪大有力或滑数。

作者:出自汉·《伤寒论》  2021-03-27

桑菊饮

桑菊饮:主治风温初起。咳嗽,身热不甚,口微渴,脉浮数。

作者:出自《温病条辨》  2021-03-11

桂枝附子汤

桂枝附子汤:主治风寒湿外袭肌表,身体疼烦,不能转侧,以及阳虚内寒的胸腹疼痛,喘咳泄泻,舌苔薄白,脉浮虚而涩。

作者:出自汉·《金匮要略》  2021-03-11

桂枝汤

桂枝汤: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缓或浮弱。

作者:出自汉《伤寒论》  2021-03-11

麻黄汤

麻黄汤: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

作者:出自《伤寒论》  2021-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