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汤

作者:出自《伤寒论》 时间:2021-03-11

【方剂名】麻黄汤,出自《伤寒论》

【组成】 麻黄三两去节(9g),桂枝二两去皮(6g),杏仁七十个去皮尖(6g),甘草一两炙(3g)。

【用法】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 现代用法:水煎服,温覆取微汗。

【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苔薄白,脉浮紧。

【方解】本方证为风寒束表,肺气失宣所致。风寒束表,邪正相争,则恶寒发热;皮毛闭塞,经气不利,头身疼痛,无汗;肺气失宣,上逆为喘咳;苔薄白,脉浮紧均为外感风寒表实证的征象。治宜发汗宣肺,既解在表之寒邪,又开郁闭之肺气。方中麻黄性温辛 散人肺经,既开泄腠理散寒邪,又宣畅肺气平喘咳,为君药。桂枝通营达卫,既助麻黄发 汗解表,又畅行营阴止疼痛,使表邪祛营卫和,为臣药。麻桂相配,一宣卫气之郁闭开腠理,一通营阴之滞以和营卫,二药相须为用,透营畅卫,为辛温解表的常用组合。杏仁苦 降人肺,肃降肺气以平喘咳,与麻黄配伍,一宣一降,以复肺之宣肃功能,增平喘止咳之 功,为佐药。炙甘草调和诸药,既益气扶正,又能缓和麻、桂之峻烈之性,使汗出而不伤 正,为使药而兼佐药之用。四药合用,发汗解表以散寒,宣降肺气以平喘。

【临床运用】

  1.用方要点:本方为治外感风寒表实证的基础方,以恶寒发热,无汗而喘,脉浮紧 为辨证要点。

  2.现代应用:本方常用于治疗感冒、流行性感冒以及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属风寒表实证者。

【使用注意】本方为发汗峻剂,药后一经汗出,则不宜再服。对于外感表虚自汗,外感风热,体虚外感等,均忌用。

【附】大青龙汤(《伤寒论》):麻黄六两,去节(12g),桂枝二两(6g),甘草二两炙(6g),杏仁四十枚去皮尖(6g),生姜三两切(9g),大枣十枚擘(3g),石膏如鸡子大碎 (18g)。水煎服。功效:发汗解表,清热除烦。主治:外寒内热,寒热俱重,身体疼痛, 不汗出而烦躁,脉浮紧。

【方歌】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 发热恶寒头项痛,无汗而喘服之宜。

相关推荐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主治外感风邪,发热咳嗽

作者:汉·《伤寒论》  2021-03-11

白虎汤

白虎汤:主治阳明气分热盛,症见壮热面赤,烦渴引饮,汗出恶热,脉洪大有力或滑数。

作者:出自汉·《伤寒论》  2021-03-27

桑菊饮

桑菊饮:主治风温初起。咳嗽,身热不甚,口微渴,脉浮数。

作者:出自《温病条辨》  2021-03-11

桂枝附子汤

桂枝附子汤:主治风寒湿外袭肌表,身体疼烦,不能转侧,以及阳虚内寒的胸腹疼痛,喘咳泄泻,舌苔薄白,脉浮虚而涩。

作者:出自汉·《金匮要略》  2021-03-11

桂枝汤

桂枝汤: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缓或浮弱。

作者:出自汉《伤寒论》  2021-03-11

麻黄汤

麻黄汤: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

作者:出自《伤寒论》  2021-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