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为民初心 牢记民政使命

作者:人民日报  时间:2021-09-07

7月9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4名民政领域党员代表围绕“民政为民 民政爱民”主题,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畅谈工作经历和体会。

“在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我和我的同事们一直都坚守在一线,守护社区8000多名居民的平安健康。”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工人村街道青和居社区党委书记、居民委员会主任桂小妹说,去年疫情防控期间,她和同事们连续74天吃住在社区,组建15支由社区工作者和下沉党员干部带领的“敲门小分队”,为居民提供上门服务。这些贴心的服务,让她们收获了居民送来的64面锦旗。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居民服务好,把社区治理好,这就是我的初心。”桂小妹说,“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发挥社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引导群众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让党旗在居民群众心中更加鲜艳,让社区的灯火在夜晚更加温暖。”

河南省郑州市儿童福利院有740多名孤残儿童,这里的男孩都姓郑,女孩都姓周,这里也被称作“郑周大院”。福利院党支部书记、院长李燕,就是这740多名孤残儿童的“院长妈妈”。

“成为‘院长妈妈’的十几年,是我最幸福的日子。”李燕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儿童福利院院长,让孤残儿童都能得到呵护,拥有幸福,是她始终坚守的信念。据了解,这里的孩子98%以上都是残疾或患病儿童。但不管是哪一种孩子,李燕都不放弃,她们认真观察每个孩子的优势,针对每个孩子的情况因材施教、精准施策,努力让孩子们健康成长、融入社会。

“这些年,我和同事们一直在坚守着、奋斗着,让孤残儿童都能回归家庭、融入社会,这也是我们民政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李燕说。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桂五镇养老党支部书记、敬老院院长李银江是一名有着4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1986年,他刚上任桂五镇敬老院院长时,手头只有4.2亩荒地,地面上连一块砖一片瓦都没有。于是他自己动手搭建房屋,带领大家建起一座拥有11间住房的敬老院。如今,敬老院由小变大,建筑面积由原来的200多平方米增加到了2700平方米,占地面积也扩大了10倍。

35年来,李银江从“小李”变成了“老李”,但他始终扎根在基层一线,直接服务困难群众2万多名,甘当五保老人的“大孝子”、乡村孤儿的“大家长”,流浪乞讨人员的“家里人”。“作为一名民政工作者,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能让那些生活有困难的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李银江说,“在我的有生之年,能照顾老人们一天,我就照顾一天。”

北京市第二社会福利院主要收养市属儿童福利机构转入的14周岁以上、无生活能力、无就读能力及限制行为能力,精神发育迟滞、肢体残疾的“三无”孤残人员。在这里,程静从19岁开始做护理工作,一直坚守了10多年,她克服种种困难,从无怨言。

“身为党员,奉献是一种责任,身为护士,付出是一种习惯。党员与护士身份的融合就是一种荣耀。”程静说,“我们是这些‘永远长不大的孩子’的亲人,不仅要让他们活得好,还要让他们活得有尊严,让他们感受到党的温暖以及社会的关爱。”

4名党员代表表示,民政工作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直通千家万户,作为民政领域的共产党员,要时刻把群众冷暖放在心上,把服务对象当作亲人,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也希望全社会共同支持,让世界充满爱,让爱的阳光沐浴每一个老人、每一个孩子。

相关推荐

中国向世界的4个庄严宣告
中国向世界的4个庄严宣告
税务局进行党建
全党正在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这是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的迫切需要,对我们全面贯彻落实《意见》要求、推进党的建设有着重大意义。
守护革命根脉 传承红色基因
5月的沂蒙山区,惠风和煦,满目青翠,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内人头攒动。
“互联网+”助燃年轻人党史学习热情
“互联网+”党史学习教育阵地正不断发展壮大。
牢记初心使命 扛起历史责任(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学党史 悟思想 办实事 开新局)
中央组织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把党史学习教育作为全年重大政治任务,精心谋划推动;作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切实履行“双重责任”,在参与组织服务全党学习教育的同时,高标准高质量推动部机关学习教育走在前、作表率。